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競爭力報告值得重視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佈2011年世界競爭力報告,臺灣總排名比去年躍進兩名為第六,受到臺灣媒體顯著篇幅報導,執政當局也難免得意,這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我們必須認清一點就是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知名的評鑑機構都受到很大的質疑,譬如評定企業財務的幾家公司;Dunn & Bradstreet, Moody’s, Standard & Poor等在Lehman Brothers, AIG, 或 Citibank 發生危機之前都評定它們是AAA的企業。甚至於對一些衍生性產品特別是mortgage backed的「證券」或債券多評為優等,因此招致連帶責任和鬧出笑話。

金融危機的發生,更曝露出數字經濟的巨大缺陷,許多經濟學家的credibility受到嚴重置疑,地位也一落千丈。像IMD這樣的一個商學研究院做出的評估,其實只能作為參考而已,根本不值得我們奉為圭臬並大事宣揚。譬如將美國評為競爭力第一根本是笑話一場,我們試從他們用的criteria加以分析:

1.經濟表現;美國去年和今年的經濟表現就以GDP的標準而言表現並不理想,尤其是失業率始終徘徊在9%和10%之間居高不下,美國談經濟復甦都嫌太早,更何況競爭力了。 我們丟開數字不說,從整體經濟的展望來看,我們看不出美國像90年代有類似網際網路和高科技開創的契機,也就是說即便有些經濟復元只怕是虛多於實,無法改善其國際貿易逆差的頹勢,造成政府和民間不斷增加巨額債務,不像日本雖有GDP兩倍的政府預算的赤字,但民間儲蓄很高,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第二,單是持有的美國債券即達8千億美元以上。

2.再談政府效能,美國的狀況真是每下愈,他們國內的批評聲不斷,就以所謂改善金融管理的推行,Dodd-Frank法案通過以來,執行不力,許多關鍵主管職位懸缺,華爾街運作方式照舊,不合理的獎金照發,根本未見任何改善,至於檢討嗎?到現在沒有一個金融界人士被起訴或判刑,其實連個道歉都沒有。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再一次金融危機似乎是無可避免。最近 J P Morgan 的總裁在一次公開演講就曾指出美國的經濟每七年會有一次衰退的魔咒仍然存在,那麼下一次應該是2014年左右,可以說就在眼前,美國準備好因應之道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3.所謂企業效能最主要的指標就是在國際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像美國這樣國際貿易年度逆差動輒數千億美元(2008年高達8,000億),尤其是非農產品製造業只占GDP的15%,許多產品不是滯銷就是停產,那談得上高效能。過去因為相對而言,美國政治較穩定,金融控管行之有年,受人尊重,但是2008年金融風暴顯示出太多漏洞和投機取巧,一下子讓大家失去信心,三年過去了而改善有限,甚至於引起對美國企業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全盤質疑,整個會計制度令人懐疑,每季盈利報表粉飾情況嚴重,追求短利欠缺遠謀的企業文化已經是一種惡習,IMD如何得出美國企業有效能?

4.美國基礎建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急待改善的;交通方面公路和橋樑需要大量修築,航空站的控管系統需要更新或升級,通信系統需要整合和換新,大眾運輸的建設遠差於許多新興國家,譬如高速鐵路幾乎不存在,還要靠中國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才能在加州開始建築第一條長距離的高鐵,甚至於航空客運飛機的優勢也將由於歐洲和中國的追趕而逐漸消失。

以上皆是事實的陳述,但是IMD請一些西方(以美國為主) 的專家學者和大企業負責人來作意見調查或評估,他們跳不出傳統西方思維的框架,就像他們看不見2008年金融風暴的來臨,更眛於其背後的真正原因。這些人的結論我們只能聽聽就好,千萬不可當真。依此類推,IMD的評鑑其他國家競爭力自然也會讓人打一個大問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