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所謂四大產業的不景氣,於是大家都躍躍欲試,希望提供一些開創新產業的點子,在IT產業方面,最多被提到的是「雲端服務」,尤其是Google的執行董事長施密特來台探尋在彰濱工業區設廠,以及「臉書」也可能在中科設資訊伺服器管理場,更是促使台灣成為「雲端服務」重鎮的建議得到廣泛的討論與重視。甚至有人因爲賈伯斯生前最後一次新品發表會提出「雲端服務」,而鼓勵大家依循大師的軌跡,大步邁向這個新行業。
其實「雲端服務」主要有兩大層次,技術方面的包括伺服器管理和網路各種應用軟體的搭配,這正是Google或「臉書」要在台灣設廠的部分,大致上是硬體為主,應用軟體為輔;另外內容面則是提供客戶各式的資訊,音樂,影片,表演平台(如蘋果的APP Store之於憤怒鳥),網路社群等,還有可以延生的許多網際網路的活動。前者牽涉硬體和應用軟體的設施,其實門檻不高,現今Google或者「臉書」看中台灣的是軟硬體開發及製造能力,至於它們企業核心技術(如Google的搜尋系統和「臉書」的社群網絡)是不會移置到台灣來的,而台灣大企業在技術面絕對不輸於外國企業,但如果沒有內容支撐,充其量不過是「技術系統提供者」,很難得到顧客的忠誠度,隨時會被更快,更有效率和更便宜的新公司取代,這點是須要許多摩拳擦掌的台灣大財團有所警惕的。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的企業想開發「雲端服務」就沒有機會。問題是如何制定產業的方向和願景,如果有些具備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一心想和蘋果,Google或「臉書」一較高下,投入天文數字的資金,那麼我們會爲這些當前業績不錯的公司捏一把冷汗,搞不好從「雲端」墜落連本業也不保。真正的機會是以大陸幾個知名網路企業(如百度,新浪網,Alibaba)為借鏡,整合本土中文內容和高端技術,創造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如此才可能有成功的機會。
關於這一點我們又不能不指出,台灣企業在掌握核心技術和中文資料內容以後,便應尋求對岸的適當合夥者積極開發和取得市場占有率,否則只要大陸企業後來居上,台灣初始占盡優勢的產業到時終將被邊緣化。過去20年以來我們看到太多這方面的例子,尤以電子遊戲,2D/3D動畫,3C零售等產業最為顯著,令人扼腕。
「雲端產業」目前還要面對一些疑慮,首先就是系統安全問題,這包括網路駭客,硬體設施防護(如預防恐怖份子的攻擊),顧客隱私(像最近Google和「臉書」的資料外洩)等關鍵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就無從期望業務迅速擴張。即使一切順利,想要「全面雲端化」恐怕也不是三、五年的事。更何況這期間還會有新的科技,新的整合出現,有可能造成現在搶著進場的企業「先進先敗」,得不償失。
至於「雲端服務」是否能囊括網際網路所有的商機,則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因為「雲端服務」如純從技術面評估,它只是一種應用技術整合,有多少商機完全要取決於內容面的發揮,以及其他配套的措施,他絕對不是「瓦特發明蒸氣機以來新一波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就像賈伯斯再偉大,也無法和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原創者相提並論,而且以他充滿「時機性」的商業模式,在不同的時空裡是很難複製的。儘管如此,「雲端產業」以頂尖技術和華文資訊結合的新商機絕對值得台灣IT產業努力邁進,掌握先機開創一片天地。其實文創產業的開發,在台灣就是要善用IT產業和人文結合的優勢,而不是漫無焦距的多方探試,所謂散彈打鳥的方式是成不了氣候的,這其中當然也包含政府的參與。希望新政府能下定決心,拿出魄力,指派一個專業執行單位,從法規鬆綁,資金提供,人才招募,招商行銷各方面協助民間相關產業建立此一新興行業。
台北工商時報2012年2月27日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