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動畫新境界 夢工廠開發中國市場

〈科技大未來〉■文/張光華

3D動畫新境界 夢工廠開發中國市場

3D動畫和電影特效已經是除了劇本以外最重要的成功元素,過去捧紅電影明星,創造票房的方式,已經退為次要的手段,讓我們回顧一下3D動畫發展過程,以及它未來的可能走向。

高科技合成寫實畫面滲入藝術美感,造成超真實影像

好萊塢夢工廠創辦人之一傑佛瑞‧凱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曾在CNN談話節目「Talk Asia」接受莫尼塔、瑞吉波(Monita Rajpal)訪問時又一再強調他十年前宣布:「我認為用傳統動畫方式拍傳統故事片的時代已經過去」是對的,當時就決定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只拍3D動畫,結果拍出膾炙人口的「史瑞克」(Shrek)、「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等3D動畫片,奠定Dreamworks Animation在電影界的地位。
他這次為籌拍「功夫熊貓」第3集,聘請了華裔Jennifer Yuh Nelson為導演,陪她到北京、成都、香港走了一趟,其實凱森伯格想和中國合作拍片已有多年,看來他這次得償夙願的機會很大。
在訪問中他指出中國票房近年急速成長,2012年170億人民幣(約合美元27.7億),今年預計220億人民幣(約合美元35.8億),成為歐美以外的最大市場,由於中國人喜歡上戲院(已有1萬4千家戲院,正以10%的年速率增加)看戲的傳統,在十年以內,將會是世界最大票房市場。另外他一直希望和中國合作拍片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企業有獨立自主的精神,能夠獨當一面,承擔責任,所以他看好中國電影的發展,終有超越好萊塢的一天。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已在中國合資成立「東方夢工廠」(Oriental Dreamworks)。
這些年動畫片的發展證明凱森伯格的看法是正確的,3D動畫和電影特效已經是除了劇本以外最重要的成功元素。過去捧紅電影明星,創造票房的方式,已經退為次要的手段。讓我們藉這個會回顧一下3D動畫發展過程,以及它未來的可能走向。
最早的一種3D動畫,圈內人稱之為假3D,那是2D動畫師用背景和一些攝影技巧攝製,呈現出來有立體動感的影片。後來3D動畫軟體被研發出來,最有名的就是Maya和 Autodesk,這兩家都是加拿大公司(筆者均曾親身拜訪過,並謀求合作拍片,可惜後來都被美國企業併購了),它們的原理是在電腦中構圖,建立支架,並且設法以程式運算使之動作,然後覆蓋外皮(texture)。早期因為伺服器的運算能力不足,3D動畫的影像動作機械化,所以影片的主角多是玩偶、機器人或是動物。
皮克斯影片(Pixar Films)推出的第一部完整的3D動畫片「玩具總動員」,即是以「玩具人格化」表演方式,主角們白天是各式玩偶,到了晚上便都「搞怪」起來,這部電影一炮而紅,奠定皮克斯3D影片的領先地位。後來一連拍了好幾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到了推出「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一片時,更是將電腦造型(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簡稱CGI)推向了一個新境界,解決了最難處理的流動性的影像技術問題如水波,而且整部片子被處理的動畫比真實景象更生動和附有色彩,又不失真實感。高科技合成的寫實畫面,滲入人文藝術性的美感,造成一種超真實(Hyper Realism)的表現。

電影特效臻成熟,帶給觀眾娛樂新境界

可惜Pixar被迪士尼收購,賈伯斯又過世,在大企業的籠罩下,原來皮克斯的創意團隊(其實當年也是從迪士尼和盧卡斯影片,Lukas Films,分離出去的)似乎失去了創新動力,這幾年沒有再創造什麼「驚人之舉」的巨片。這在影劇圈來說,真是一大損失,恐怕也是賈伯斯藉合併之名,乘機入主迪士尼董事會,想改造那個娛樂王國,結果卻害了皮克斯,所始料未及的吧!
當年就有很多圈內人對於這個合併案,提出質疑,就像美國線上(AOL)收購Warner Bros.(華納兄弟公司)一樣,也是兩敗俱傷,所以說大企業間的聯姻不見得是好事,應該考慮再三。
另外一個里程碑就是華納公司屬下的製片公司「堡石」(Castle Rock)在2004年拍製的「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當時他們將動作擷取(motion capture)和掃描(scanner)的技術融合推向更高層次,稱之為「表演擷取」(performance capture),譬如湯姆漢克一人扮演五個角色,他身上貼滿了感應器(reflectors),光是在臉上就貼足了有150個,然後站在一個10平方英尺的小平台上,做出各種不同的表演,過足他的「演戲癮」。該片的成果就是動作逼真的3D動畫人物,這為後來的「阿凡達」(Avatar)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到了卡麥隆開始籌拍「Avatar」的時候,大致上3D動畫的技術和電影特效已經允許他呈現劇本中他所幻想的圖像,電腦造型(CGI)已經進步到可以拍製「藍色異形人」(blue aliens),「六腳怪獸」(six-legged mammalian predators)和「浮動山頭」(floating mountains)。果然他利用「表演擷取」(performance capture)創造出「擬定真形象」,其結果就是使真人,實景和虛擬的人、事、物幾近完美的融合,又開創一次電影的新紀元,這是自30年代電影從黑白片進入彩色以後的另一次「大躍進」。
3D和特效技術已經不再是僅限於動畫片製作而已,經過三個里程碑的突破,已經是各式影片的主軸元素(factor),尤其是高成本,大手筆的動作片和傳奇片更是不可或缺的。那麼下一步發展將是如何呢?有人已經開始預測模擬演員已將是真假莫辨,電影製片不但可以創造「演員」,而且可以使過去知名演員如李小龍或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復活,再展風采。這意味著整個製片過程和成本,故事的呈現,真假演員的互換等各方面都將面臨革命性的改變。由於各種新的電影特效技術已經逐漸成熟,足夠呈現真假演員同台互動,給觀眾新的娛樂境界,推向視覺頂峰。現在已經有幾家製片公司正在積極籌備中,不久應該會有另一次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本文於2013年8月5日工商時報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